基本組成
智能微網是指由分布式電源(含風電、光電、燃料電池等)、儲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相關負荷和監控系統、保護裝置等匯集而成的小型發電系統。

在智能微電網系統中,通過采集并分析負載側的無功參數、諧波參數及三相不平衡參數,得出需要補償的電力參數,通過控制電力、電子器件產生需要的補償數值,達到補償無功功率、抑制諧波電流及補償三相不平衡的效果;
功能及應用
平滑輸出功率、削峰填谷、優化電力需求側管理、降低用戶用電成本、提高終端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有效降低棄風、棄光率,主要應用場景是分布式電網、新能源汽車等。

二、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
原理
光伏發電的原理是利用光入射于半導體時所引起的光電效應,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通過調節與控制技術,將電能變換為各種需要的標準,以滿足不同負載的需要。這與傳統的發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既沒有旋轉的轉動部分,也不排出氣體,是清潔的、無噪聲的發電。
發電模式
分并網系統和離網系統,商業上多采用并網的方式,該方式主要有“全額上網”和“自發自用、余電上網”2種模式。
設備設施組成
光伏組件、支架、逆變器、并網配電柜、儲電設備、電表、監控系統等,裝機容量一般在幾KW~幾MW。
特點
1、清潔性、低碳性;
2、安全性、無害性;
3、相對廣泛的適用性;
4、資源的充足性;
5、間歇性,需要與儲能裝置協同使用。

三、太陽能光熱利用系統-供暖、制冷、生活熱水
基本介紹
冬季,由太陽能集熱器加熱生成40-60℃的熱水,通過風機盤管或地板采暖向房間供暖;夏季,由太陽能集熱器向溴化鋰吸收機提供設定溫度的熱水產生冷水,通過風機盤管向房間供冷;全年,提供相應溫度的生活熱水。
系統組成
1)集熱儲熱部分
太陽能集熱器、水泵、水箱、輔助熱源(電加熱器、鍋爐、熱泵等)。
2)熱能利用部分
采暖子系統、制冷子系統和熱水子系統并聯組成,使用不同工況時通過閥門切換來實現。
設計要點
1)熱量計算:根據項目所在地確定太陽能輻照強度,系統耗熱量一般折算成日耗熱量計算;
2)集熱器類型:根據系統需求,選擇集熱器類型,如平板型、玻璃真空管型、熱管真空管型等;
3)集熱器面積計算:考慮所需熱負荷、太陽輻照強度、集熱器能力、太陽能保證率等綜合參數。
4)集熱器安裝朝向及傾角。

四、土壤源/水源/空氣源熱泵系統
技術原理
冬季,熱泵機組從地源(淺層水體或巖土體)或空氣中吸收熱量,向建筑物供暖;夏季,熱泵機組從室內吸收熱量并轉移釋放到地源或空氣中,向建筑物供冷,根據地熱交換系統形式的不同,熱泵系統分為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土壤源地源熱泵系統和空氣源熱泵系統等。

室外地能或空氣能換熱系統、熱泵機房系統和室內末端系統。

土壤源或水源熱泵一般在4-5以上;空氣源熱泵一般在2-3以上(運行效率在2.7以上時同傳統燃料相比才有效率優勢)。
五、區域綜合能源解決方案(多能互補、能源互聯)
針對合適的、必要的產業園區和公共建筑項目,結合當地的資源稟賦和能源供需綜合狀況,合理在用戶端建設水氣冷熱電等多個分布式能源系統,利用我司自主研發的綜合能源管理平臺,提供可視化、數字化、一體化的能源供應和服務,形成多個電源、熱源、冷源與多個用戶雙向交易供需互動的能源網絡,從而最終實現區域內能源供給的安全、穩定、高效和經濟運行。

六、智慧綜合能源管理服務
基本定義
智慧綜合能源服務主要是由綜合能源供應+智慧化服務等2個核心業務共同組成,既包含了傳統和新型的能源供應形式,又包含了面向電力市場的服務體系,開展以水、氣/汽、電、冷、熱、儲能等為中心的智慧綜合能源服務,對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落實國家能源戰略、促進能源綠色低碳化發展有根本性意義。
服務內容
我司針對某一項目或區域的能源系統,依托企業內外部資源,橫向整合各類能源、縱向專精相關領域,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的綜合能源解決方案定制,還可通過自有知識產權的能源互聯網平臺實現能源數據的可視化管理及源-網-荷-儲-用的全方位覆蓋,具體為:
以智能化能源生產、能量儲存、能源供應、能源輸配、能源消費及智慧化管理與服務為主鏈條,向終端用戶提供所需各類能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和實施路徑,追求橫向“水、氣/汽、電、冷、熱”等多品種能源的協同供應、實現縱向“源、網、荷、儲、用”等各環節的匹配優化,充分利用項目屬地或跨區域供應的清潔低碳能源,多能互補,減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同時為用戶提供安全、穩定、高效、便捷、經濟的優質服務。
